健康产业生态大会

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蔡时青团队,手持全基因组筛查的“罗盘”,在抗衰老的征途上,发现了一片未被标记的“新大陆”——全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,打开了延缓衰老的“隐形开关”。


蔡时青.jpg

蔡时青







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资深研究员Lai Guan Ng,正全力探索中性粒细胞的无限免疫潜能,力求最大限度地引导中性粒细胞的精准导向。这项研究为免疫治疗开辟了全新的道路,让中性粒细胞如同“智能第一防线”,既能作为免疫力的指示器,又能精确调控免疫功能。


黄来源.jpg

Lai Guan Ng






在细胞研究领域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李劲松开创了利用“类精子干细胞”进行基因编辑的方法,成功培育了“没有爸爸的小鼠”,并推动了“全基因组标签计划(GTP)”,为超过2万个人类编码蛋白基因贴上“二维码”,一手建立生命科学的“北斗”系统,使科学家能迅速识别每个蛋白质的功能,让科研探险和疾病治疗不再迷路。


李劲松.jpg

李劲松







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鲁伯埙发明细胞内的“清道夫”化合物——一种小分子胶水。它能够选择性识别并黏附细胞内的致病垃圾,比如病毒碎片、异常蛋白质、老化细胞等,并将其通过细胞自有的降解机器,进行自噬清除并回收原材料,为亨廷顿舞蹈症、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等多种难治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。


鲁伯埙.jpg

鲁伯埙





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、浙江大学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郭国骥打造精准医疗的“最强大脑”,用AI解锁疾病密码,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,甚至提前洞察健康隐患,让预防走在疾病前头。


郭国骥.jpg

郭国骥





在生物工程及AI领域,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代常开创性地利用基因工程技术,将人血清白蛋白的基因植入水稻中。这种经过改造的水稻如同蛋白质工厂,在其生长过程中生产大量人血清白蛋白,为疾病治疗减少血浆依赖提供了可能。


杨代常.jpg

杨代常






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汪胜成功改造“毒蘑菇”中的赛洛西宾,抹掉其致幻作用,同时保留其抗抑郁效果,开发出新型抗抑郁化合物。


汪胜.jpg

汪胜